地理位置
实验站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会同县,属中亚热带湘西南丘陵地区,地处沅水上游,为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带。北纬26°48′、东经109°30′。
自然概况
山地海拔一般在300-500m。自然植被主要是以槠、栲和栎属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区的地层古老,以震旦纪的板溪灰绿色板岩、变质页岩、砂页岩为主,土壤为山地黄壤。其有机质层的厚度随土壤植被、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该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16.5℃,7月均温27.5℃,1月均温4.5℃,极端最高温37.5℃,极端最低温-4.4℃。年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匀,一般在4、5、6月集中,而8、9月较干旱。年蒸发量1100-1300毫米,全年生长期在300天以上。
观测场描述
会同站现有实验用地1200亩,包括1个气象观测场、2个综合观测场以及30个辅助观测场,主要由杉木连栽、杉阔轮栽、杉阔混交、农田和杉木采伐迹地撂荒等实验系列组成,观测场实验设施齐全,主要包括:自动气象站、森林小气候梯度观测系统、凋落物收集框、穿透雨收集器、TDP树干液流测量系统等
CERN网络监测样品:
1998年—2011年期间,根据网络监测要求,在2个综合观测场和22个土壤辅助观 测场采集表层(0-20cm)和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40-60、60-80cm)的土壤样品共计1998个,风干过2mm 筛储存于玻璃瓶和塑料瓶中,每个样品重约200-500克,土壤类型为黄壤。课题项目样品:2007-2008年,根据课题项目“人工林关键物质过程与调 控机理及养分管理技术”要求在广西柳州和湖南会同采集马尾松和杉木林地下的土壤样品1348份,用信封保存;2011年,根据课题项目“湖南省森林生态系 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要求在湖南各地市采集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50、50-100cm;O层、A层、 B层)的土壤样品600份,每份约500克,保存于塑料瓶中。
2005年,根据网络监测要求,在2个综合观测场分别 采集优势树种不同器官的植物样品36份,烘干粉碎用信封保存,每个样品重约100-200克。课题项目样品:2007-2008年,根据课题项目“人工林 关键物质过程与调控机理及养分管理技术”要求在广西柳州和湖南会同采集植物样品3846份,烘干粉碎用信封保存;2011年,根据课题项目“湖南省森林生 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要求在湖南各地市采集乔木、灌木不同器官和草本地上地下部分的植物样品3417份,烘干粉碎保存于塑料封口袋中, 每份50-200克。
会同站土壤标本
2008年,于2个综合观测场内各采集1个宽10cm、长100cm的土壤标本,保存于木盒内。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剖面特征:层次发育明显,表层疏松,心土层紧实;从心土层开始,半风化物逐渐增加;7.5YR,亮棕色-橙色-黄橙色;质地均一,粉砂质粘土,粘粒含量>400g/kg,细粉砂/粘粒比>1;B层pH(H2O)<5,pH(KCl)<4,部分亚层表观阳离子交换量<24 cmol(+)/kg粘粒,游离铁>20g/kg,盐基饱和度<10%,铝饱和度>60% ,交换性铝<12cmol(+)/kg ;表层pH值3.9,向下逐渐增加;表层有机碳30.3g/kg,阳离子交换量15.7 cmol(+)/kg,向下逐渐减少;全剖面游离铁较一致,23.6-24.7g/kg。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剖面特征:层次清楚,从发生层B1开始,母质特征逐渐增强,风化岩屑逐渐增多;橙色7.5YR;粉砂质粘壤土-粘土,心土层粘粒含量>400g/kg,细粉砂/粘粒比>1;B层pH(H2O)<5,pH(KCl)<4,表观阳离子交换量>24 cmol(+)/kg粘粒,游离铁>20g/kg,盐基饱和度<10% ,铝饱和度>60% ,交换性铝<12cmol(+)/kg;表层pH值4,向下逐渐增加;表层有机碳21.6g/kg,阳离子交换量14.4 cmol(+)/kg,向下逐渐减少;全剖面游离铁较一致,21-23g/kg。
会同站基础设施
会同站包括站部和林场两部分。站部面积近5亩,拥有生活和办公面积600m2,实验室面积950m2;实验林场距离站部13公里,面积近100hm2,生活和办公面积700m2,实验室面积300m2。拥有一辆猎豹越野车,建有光纤宽带局域网,交通方便,办公条件较先进,两处可接待近70位学者学生开展短期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