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会同站为森林碳密度及分配特征研究提供样地与人员支持
作者: 会同森林站 更新时间: 2016-12-10

我国具有全世界最大面积的人工林,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林的固碳能力越来越引起关注。
朱建佳博士等选择我站实验林场磨哨林场作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9种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各组分(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碳密度及分配特征(人工林8种,林龄范围为25~32 a: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杉木+樟树林、杉木+火力楠林、马尾松+木荷林、木荷林、火力楠林;天然林1种,平均林龄为63 a:红栲+青冈+刨花润楠林)。

研究期间,他们得出了3方面的主要结果:
1)磨哨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平均值为261.61 t/hm2, 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适宜发展为高碳汇的人工林基地; 其中马尾松+木荷林、杉木+火力楠林、马尾松林、火力楠林等4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天然林(红栲+青冈+刨花润楠林)。
2)磨哨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配以乔木层和土壤层为主, 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77.17和79.72 t/hm2, 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的98.23%; 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贡献较小。
3)作为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体, 乔木层中树干部分的碳密度占绝对优势; 土壤层碳密度及分配比例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0~20 cm碳密度占整个土壤层的比例最高。
这些结果发表在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1): 1871-1880)上,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碳汇林建设以及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但他们的研究只考虑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 然而, 森林生态系统还承担着木材生产、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他们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结合更多的调查数据, 对我国南方亚热带人工林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分析, 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理论依据。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htf@cern.ac.cn TEL:024-83970344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